2023-07-08 08:10:00 來源: 作者:
我要分享:
高聳的文峰塔
乾明寺照壁
□ 本報記者 張錚 文/圖
核心提示
久居城市的人會有這么一種渴望:閑暇的時候尋一處寧靜地,收獲片刻安寧。
我們在尋找詩和遠方的旅途中,不妨到襄城首山看看,山上有寺,清幽古樸。
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流傳著黃帝首山采銅鑄鼎的故事。山上高聳的文峰塔,意在“振興文風”,鼓舞著學子探求進取。
如今的首山煥發出新的生機,經過持續不斷的生態修復,已成為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山體森林公園,是襄城旅游一張“叫得響”的名片。
7月2日,記者來到襄城首山,為您找尋首山的千年故事。
1.首山和黃帝的不解之緣
當日,一場大雨后,燥熱的天氣有些涼爽,記者走在山腳下,不時遇到前來游玩的游客。
“首山位于襄城縣南5里,為800里伏牛山之首,故名首山?!毕宄强h文史專家劉天義告訴記者,首山有著悠久的歷史,黃帝曾在首山采銅鑄鼎。
說著,我們來到了乾明寺照壁前。這座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的照壁,青磚浮雕依然清晰可見,正面是黃帝采銅圖,背面是七圣迷徑圖。
在襄城縣地方史志編纂室主任宋驚濤的講述中,記者看到照壁正面為黃帝采銅圖,并配題聯:錦屏華麗漫沾天澤無疆,古剎崔巍大壯地靈攸萃。照壁背面為七圣迷徑圖,并配題聯:梵林明媚儲萬江之精英,山勢嵯峨壯一方之勝概。
黃帝在首山的“蹤跡”,史料中也有諸多記載。東漢王充的《論衡·道虛篇》中有這樣的內容:“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須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龍,群臣后宮從七十余人……”
《襄城縣志》中寫道:“首山,在縣治南五里,橫亙九里?!妒酚洝飞旯唬骸煜旅桨?,三在夷狄,五在中國,首山其一也?!衷泣S帝采首山銅鑄鼎于湖。莊周曰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于襄之野,七圣皆迷,見童子而問道焉,即此山也?!?/p>
清朝蔣廷錫編《(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中有這樣的內容:“首山,在襄城南五里,橫亙九里?!妒酚洝贩Q天下名山八,五在中國,皆黃帝所嘗游,首山其一也?!?/p>
黃帝在首山采銅鑄鼎的故事在襄城縣廣為流傳,也為古老的首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2.振興文風的文峰塔高聳云端
順著盤山公路,記者來到了文峰塔下,塔檐上的鈴鐸隨風而動,發出“叮?!钡穆曇?。
重建后,文峰塔為外十三層、內七層樓閣式建筑,平面呈正八邊形,塔高66米,仰頭望去,直沖云霄。
步入塔內,滿目彩繪,仿佛置身于富麗堂皇的宮殿。每一層的彩繪都有著美好的寓意,彰顯出襄城地域文化的特點,為源遠流長的首山文化注入新的內涵。
“‘襄城十景’之一的‘文筆凌霄’美景,便緣于首山之上的文峰塔?!眲⑻炝x告訴記者,這座竣工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的磚塔,比許昌文峰塔還早60多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首山文峰塔曾作為航空飛機的指向標。
劉天義告訴記者,原來的文峰塔初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由當時的知縣樊敘主持修建,歷時三年才完成。其修塔的目的是提振襄城文風。史載,始建的首山文峰塔像倒立的文筆直指云霄,故被稱為“文筆凌霄”。
這座意在“振興文風”的文峰塔,鼓舞著學子探求進取,教化民眾尚文純樸。聳立在襄城首山之上的400余年中,它不僅是襄城大地上的一處盛景,還是襄城士子乃至襄城百姓的精神家園,激勵著南來北往進京趕考路經此地的莘莘學子“詩書傳家”。
育人才,續文脈,興文風……或許正是這般殷殷期待,以文化城的襄城,很快步入了人才興旺的年代。明清二代,襄城名人輩出,走出53名進士、291名舉人。
3.生態建設進一步完善
夕陽西墜,余暉染紅了云彩。
首山下,朱色長廊蜿蜒穿梭在滿目青翠之間,微風吹來,花海翻騰,非常美麗。
行走在首山,亭、臺、廊、榭應有盡有。游乾明寺、登文峰塔,在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人文與歷史的重疊。
首山盛產紅石。它通體火紅,質地堅硬、細膩,耐磨、耐腐蝕,是制作石器及食用器具的絕好材料。多年來,首山紅石已經成為襄城縣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種文化符號,還是當地人民質樸務實、寬厚豁達品格的象征。
為了留住歷史記憶,恢復首山秀美風姿,襄城縣除了對首山進行綠化修復外,目前還正在建設總面積達12平方公里的風景區,逐步成為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山體森林公園。
一山藏靈韻,一水潤千年?,F在的首山經過幾年的生態治理,滿山的植被生機盎然,正在籌建的山頂瀑布在加緊推進,一年一度的“油菜花節”也成為襄城旅游一張“叫得響”的名片。隨著引汝上山工程的成功實施,首山生態建設的進一步完善,一個湖光山色,集休閑旅游和健康養生于一體的生態文化公園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眾人面前。
首山腳下,湛北鄉利用當地種植櫻桃歷史優勢,拉土上山改造種植環境,將土地承包給村民成片種植。每年成熟時節,客流不愁。整個采摘季下來,每家櫻桃園收入四五萬元。
俯瞰首山,綠植遍布,寬敞平整的山體公路上人來人往,人們悠閑自在,靜享著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態紅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首山,這座巍峨屹立了上千年的伏牛山之首,已經悄然翻開新的華章。
責任編輯: 龔政明
附件:
許昌日報客戶端(Android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客戶端(iPhone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
地址:許昌市龍興路報業大廈 郵編:461000 豫ICP備:0501057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豫B2-20180241 業務電話:0374-4399669 值班電話:0374-4399669 郵箱:cn.21xc@foxmail.com